颂卦卦象解析(64卦卦象图)
目录导读:
《西游记》解读 (一部分)
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缘身在此山中。 于是,美猴王为了认识本心,获得长生不死之法,便出了 水帘洞 ,离了 花果山 去求仙访道。 历经了千辛万苦,一路西去,这是一步步地走向虚空。果然到了 西牛贺洲 的祖师洞前,看到“洞门紧闭,静愉愉杳没有人迹”,这是坤卦虚空之象,由于《易·系辞下》云:“辟户谓之乾,阖户谓之坤。”门关着就是坤,代表了空,说明悟空已经虚极静笃而进入虚空。忽然回头,看到悬崖上立有十个大字:“ 灵台 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是心,儒称灵台,佛称 灵山 ,道称灵关, 《西游记》 第85回就引用了一首禅诗: 佛在 灵山 莫远求,灵山只在你心头。 人人有个 灵山 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人人平等,谁皆有心,只向此心,莫要远求。“方寸”也是心。斜月是一捺钩,三星是三点,合起来亦是心字。这个不外乎是说祖师所居是心山心洞而已。祖师名菩提,汉意为正觉,觉悟。心山心洞所在的菩提祖师,自然是 菩提心 ,觉悟心。猴王回头见字,即成语“回头是岸”,此岸亦即彼岸;就是“明心”,明本心中的菩提之心。由于“明心”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门,能彻悟心性,自可长生不死: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 能 明心见性 ,当下其实就是菩提祖师,而与天地齐寿,万劫不移。美猴王西行求法,所得到的却只是本心中的 菩提心 。 明心之后,便要见性。总之,有了菩提觉悟之心,就可以见到本来面目。见到本来面目——人人都有佛性,便当下成佛。这一过程即 禅宗 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见性,即见本来佛性;而佛之性,却是诸法空性。由于诸法性空,无我,无常,所以众生与佛平等不二,清楚明白此性,即顿悟成佛。祖师问猴王姓是什么,他回答说“无性”,谁骂他也不恼,打他也不嗔。祖师说不是这个“性”,明显地将姓名的姓和佛性的性混为一谈,总之要为猴王取的名姓,已经蕴含着佛性和性命在其中了。 《性命圭旨》 说的“命由此立,性由此存”,命即名,性即姓,都是心中的本来面目。问他爸妈姓是什么,说无爸妈,是说爸妈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即“有情有性”,有生命的皆有佛性;问他是树上生的,是说一切草木都有佛性;说他是石头里面长的,是说一切瓦石都有佛性。尽管一切有情、草木、瓦石各自个体不同,但其本体却无所不同,皆归于空性,这空性之体就是金刚心。所以祖师从他身上取姓,就要他认识本来面目。走路象猢狲,便是本性所在。去掉犬旁,剩下胡、孙二字。胡字从古从月,古为老,月为阴,因而古月其实就是老阴。老阴于卦象为坤,是虚空本体,亘古不移,不生不的死,所以祖师说“不能化育”,这便是“无”、是“奥”。然而猴王欲学永远不死之术,本身有了分别,而且要学变化,肯定不能取姓为胡。孙字从子从小,繁体字从子从系,子为孩,系为小,因而子系便是小孩,是赤子。《孟子》中说过:“大人者,常葆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之心,不识不知,但却隐含着变化,正所谓猴王所要学的,因此取姓为孙。在胡、孙二字中胡为坤,是金刚之心体;孙字为纯阳,乃是金刚之心性。也是说,胡为无极,孙为太极。识得金刚之心,见得金刚之性,便成金刚之身,就永劫而不移不死了。这 明心见性 的功夫,在修持中为性功。祖师为他起名“悟空”,即叫他修行命功,而命功也在于悟修。修什么?悟字从心从吾,能使吾心成空,或者我让自己心空的方式方法就是命功。因而,不管是性功还是命功,都是以认识本体和复归本体为要。不认识性空,不回复本体,如果想永远不死,是根本不可能的。所用其他一切有作为的法术,通通是歪门邪道,孙悟空一概不学。 孙悟空说去上山打柴七年,吃了七次饱桃,那山叫做“烂桃山”,烂是熟之义。桃形象心,桃熟其实就是心熟。《黄庭盾甲缘身经·心藏图》云:“上智者心有七孔,中智五孔,下智三孔,明达者心有二孔,寻常者有一孔,愚痴者无孔也。”人格的分别乃在于心智,心本要虚灵,孔越多就越灵。打比方说榆木疙瘩没有孔,所以不灵;胡琴无孔便不响,玉笛无孔便无声。所以心要灵,就必然要虚;孔越多,虚的程度也就越大,因而智慧也就越高。孙悟空在祖师洞中扫洒樵炊,毫无怨言,便是磨去野性的功夫。七年过后,心桃烂熟,七孔全开,不要祖师指点,便自然通彻法理;所以听到兴高处,便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正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祖师为他将三百六十旁门,如术字门中的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趋吉避凶,不能长生;流字门中的看经念佛,朝真降圣,只是壁里安柱,长生不得;静字门中的休粮守谷、清净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睡功立功、入定坐关等,也如窑头土坯,不能长生;功字门中的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服妇乳等,更如水中捞月,长生不得。这几个东西,一概被祖师斥作歪门邪道,根本与永远不死的大道相违背,孙悟空自然不学。不过,在今天的气功界,很多人还将这几个东西看成是至宝,崇尚得五体投地,实在该请孙悟空用他的金箍棒当头给他一棒,使这几个人能够清醒过来而回头是岸。 大道在何处呢?到底该学什么呢?只见祖师拿戒尺在他天灵盖上敲了三下,便倒背着走了。悟空悟着了让他三更存心,从后门进步。敲三下在天灵上,是《诗·绸缪》中的“三星在天”是一句意思。“三星”又称“参星”,二十八宿中又称“心宿”,半夜三更便升起在中天。让他存心,就是修心之法,别无他途。待他从后门去见祖师时,果然是祖师设的盘中暗谜,正所谓要他后天返还先天,此法称作颠倒,谓逆修而成为神仙。其法要则在于性命双修,是要从有而进空。因此他得了祖师的真诀后,出了大门,果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月从东方落,而日自西路升,全颠倒了。正所谓“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如仙”。成佛成为神仙,要靠金丹,而祖师给悟空传的是金丹妙诀,却同其他弟子谈些公案比语、外像皮毛,这是悟空心灵福至的缘分。说到孙悟空,众所周知他的本事,七十二般变化和十万八千里斤斗云。但是,很多气功师硬要把这说成是特异功能,其实也就是说完全歪曲了作者的本意。祖师认为悟空金丹根源坚固之后,还要防备三灾(雷、火、风)的厉害。因而悟空要学本事,但祖师嫌他没有腮,所以不传他。“腮”字从肉(月)从心从田,其实就是肉质的心田,心田之中一定会长出心之华苗的。有心田,能长苗,就能够学到变化,那么这变化主体是什么呢?悟空没有腮,并非没有腮,不是有句成语叫做“尖嘴猴腮”吗?其实也就是说是由于美猴王仍然是元心,还没有进展到后天人的心思。没有心思,就不可能有变化,变化是人心的本能。悟空说他没有腮,但却有嗉袋,可以准折。嗉谐音作“术”,即已经具有心术。术即途,是路途的意思,心路就是心灵的变化之道。已具心术,所以祖师教他七十二变,他“一窍通时百窍通,那个时候习了口诀诀窍,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可见,这七十二变不过是人的心理活动罢了,是人都会。没有任何特异之处。心理活动的一个最根本的因素,就是念头。念字从今心,此刻心就是念,念头一动,就是千万里。悟空说他能覆举飞升,结果一吨饭功夫却只能去三里远近,祖师笑道说这是爬云而已。由于神仙要朝游北海,暮游苍梧,一天当中,游遍天下,才算是腾云。悟空闻说,感到非常难。祖师教他斤斗云,一个斤斗即十万八千里。经常提到的斤斗,就是跟头,是念头的跳动翻腾;一念翻腾,便有十万八千里路程。而从东方到西方,从此岸到彼岸,从苦海到乐土的距离正好十万八千里。这便是说,一念善,当下其实就是佛国;一念迷,立即堕入地狱。地狱佛国,全在心中。正所谓第十七回菩萨对悟空说的:“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佛国与魔窟,只不过是一念之间,正所谓佛由心生,魔由心生,如第十三回唐僧对法门寺的沙弥说的:“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而本心之中,却一无所有,而是金刚心体。只要心念一动,便是变化腾挪。这正所谓佛教唯识宗“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教义,三界万物都是心识的变现。所以孙悟空一“抖擞精神、卖弄手段”,就变做了松树。恰好祖师赶到,将他批评了一顿,并让他哪里来仍回什么地方去。由于“卖弄”已经违背了规律,有了好胜虚荣之心,离本心愈远,且会陷入生死轮转。赶他回水帘洞,是让他回归本体,抱中守一。他跟祖师所学,不外乎是七十二变和斤斗云。其实也就是说这都是自己本来所有,祖师不过点了点窍而已。,还是那句“只怕有心人”。心既然已有,便会生心动念,有善有恶,祖师说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俺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意谓其他心思都可以卖弄,唯有“菩提心”是不可卖弄与人夸口的。假如连它都卖了的话,那么神魂自然落入九幽了;没有了菩提心,岂不是万劫不能翻身了!所以悟空答到:“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此处的“自家会”三字,正所谓“自家功夫自家会”,功夫不在身外求。人不从自己一身觅法,自心觅佛,临了只能是一场空,而且会误了生死之事。佛教谓“自归依佛”,而不说归依他佛,可见便是寻觅归依自性佛。认得自性佛而成就法王身,乃诸佛成就之路,所以是“佛不度人人自度”。祖师的一番话语。并非是他狠心,而正所谓他慈悲度人的苦衷。逼出悟空认识到“佛在自心,法在自己一身”,也就完成了他的心愿。 悟空东归水帘洞后,每一步都是在收其放纵之心,而归依自性金刚心,是在“会元”,所以我们叫作“心路历程”。回水帘洞也是用的斤斗云,正所谓“那个时候过海波难进,今日回来甚易行。别语叮咛还在耳,何其顷刻见东溟。”他第1个斩杀的便是抢走了他的子侄的混世魔王,正所谓在“收放心”。混世魔王是后天识神,住在坎源山水脏洞,是肾山肾洞。心本为乾,肾本为坤,结果肾王抢了心王的中爻,遂使乾变为离而坤变为坎。如今悟空杀掉了魔王,烧了他的洞府,夺回了本人的中爻,其实就是后天返先天,肾又变为坤而心复成为乾。他办的第2件事情,是从龙宫借宝。龙宫为下丹田,于卦属坎,中间有根阳爻乾金,称做“水中金”或“水乡船”。它是仙家至宝,是炼丹的大药,所以称做“神珍铁”。道家炼精化气,就是要从水晶宫的精水中炼出金气来。金箍棒就是元气的代表象征。它中间是乌铅,是金精,两边用金箍箍住,说明怕它泄露;而且它长短随心,如意变化,大到彻地通天,小到绣花针藏于耳;其重13500斤,正合一日一夜13500息,昼夜呼吸乃自然元气。可见这金箍棒便是元气之具象。悟空为元心元神,棒为元气;它见到大圣,便瑞气氤氤,正所谓心气相依、神气相抱。悟空上天入地,是由于三界唯心;金箍棒彻地通天,是因为气满太虚。到此乃止,孙悟空的形象已经成熟,他的七十二变是心理活动,十万八千是他的意念跳跃,一万三千五百是由心念所形成的主张。 《老子》说:“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这“窈冥界”自有真精,亦即1350号魂字的孙悟空。1350与13500数目相类,只不过是一零之差。金箍棒是元气,魂则是精魂,所以下地狱到窈冥界是道家的“神气还神”。将1350号的神魂从九幽地狱拔出,一笔勾销,自然使之还元而不堕生死了。还元,就是合于本心。 猿代表心,马代表意,就是“心猿意马”之说。心猿生心之后,即有七十二变;念动之后,便有十万八千里;而心念之动全在于气,因而得了元气金箍棒;元气留恋元神,因而到窈冥界收回本人的元神,使神气相抱。不过,如果想元气留住元神,必须控制住意识之马。“弼”是辅助、管理之意,由于意由心生,散乱不治,就会使心神不安,所以悟空上天便当“弼马温”,是要温养意识之神,一个个骠肥体壮。意识之神养好了,但却亏了心之元神,因此讲“官封弼马心何足”。心不足,便嫌官小,打下天界,又回到花果山去修心。 修心一段,便可与天相齐,其实就是见到了金刚心体,所以与天地相齐寿。上了天,住在齐天大圣府,一边安静司,一边宁神司,希望他能心宁神静,而他也无牵无挂,逍遥自在。之后的日子,管了蟠桃园,意识又张狂起来,偷桃,而且三二日一次,这是丹道家七日一阳生的讲法。悟空不知不觉里盗光了天地之间的阳气;后来又去偷酒、偷丹,从而炼成金刚不坏之躯。正所谓《阴符经》所说的:“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身,小人得之轻命。”于是,孙悟空到了天上便行偷盗,是由于贼命、物、时、功、神的意识动于心,所以施行于天上,其余之人莫能得知。三盗成功,则“固躬”而成不坏的身体。这一段是心纵齐天但意却未宁,故而又打下凡去,继续在水帘洞修心。 孙悟空为阳,杨二郎为阴,这一阴一阳的赌斗就是道:“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而恰好太上老君扔下个太极圈,太极中蕴含阴阳两仪,所以把孙悟空收了去。装在八卦炉中锻炼,正所谓炼心。七七四十九日开炉,炼成了火眼金睛;这是炼出了元神,由于眼为神所。炉谐头颅的颅,头颅之所以称“八卦”,是由于头颅有八片顶阳骨。悟空蹬倒八卦炉,就是跳出了肉体躯壳,而进入了虚空,使外虚空与内虚空相合,成为金刚心体,不生不灭。这一步道家叫作“弃壳成为神仙”,超然自在。可是他却把自己一身的内院繁华当成了金刚实景,于是留恋于灵霄宝殿,要夺玉帝的宝座。其实也就是说是不愿超出凡躯,而功亏一篑。 悟空要夺宝殿,坐帝位,满天神将都奈何他不得,原因是玉帝是阴神,悟空是阳神,因而只能相持不下。由于阴神是肉体的主宰,所以玉帝是人身首尾腹三界的领袖;元神是精神的主宰,他必须与虚空同体才能永存不朽。假如元神要占据肉体三界,以之为不朽,就是本末倒置,热情终究要坏。所以只有如来佛才能降伏悟空,由于他是西方虚空世教的教主。而且只有虚空才能与虚空相合,如来佛也是人体中的寂灭智慧。由于是空,无所从来,无所从去,本性如如,因此才能降伏一切。他伸出手让悟空去跳,结果就是跳不出他的手心。这便是《阴符经》说的“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宇宙就在人手掌上,万物变化也由人身而生。孙悟空尽管变化腾挪,都是有为之心,均在宇宙之内,因此他跳到宇宙的边上见到五根肉红的柱子,却无法超越开去。如来用掌把他推出西天门,就让他跳出了三界外;但有指化五行山,把他压在山下。用套语来说,这一段,他已“跳出三界外”,却“仍五行之中”。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乃是宇宙万物化生的本质元素,正所谓自然运行的规律——生克变化,所以压在五行山下,其实就是“道法自然”。五行是生克规律,就是道的体用。 悟空局于五行山下,住在五行之心,即宇宙的虚空之中,仍然有着自然和虚空之寓意,而且是被压在其中,并非自觉。因此还须进一步,连虚空的概念也要抛掉才行。这便是五百年后,由唐僧揭贴,一声巨响,五行山粉碎,悟空跳出了虚空的牢笼,便是“不五行之中”,算是仙道成就了。连虚空的概念都没有了,进入了金刚心体,便是涅盘自在,成为神仙作祖。成佛后干什么?这便是丹道家所感叹的“最后一句没人说”。可是,《西游记》却甘冒大不韪,给我们批露出来了——再入轮回作众生。再来作人,渡人,求得觉行圆满而成佛。到唐僧救他时,五行山就成了两界山,也其实就是先后天之别。五百年前,无空是先天之心,宇宙之心,其所证的心是本人的金刚心;五百年后,他被唐僧所收,成了人之心,并且帮助唐僧取经成佛,而自己也成为了佛,其所证的心是宇宙大众的金刚心。 这样看来,悟空走了三步,分为两段,前期是度己的小乘,经历了齐天大圣的儒心修持的一步和压在山中为仙的道心修持的一步,即由世间走向出世间;后期为大乘,经历了度人成佛的佛心修持的一步。这是悟空的三级跳。从中又能够看出,孙悟空成了唐僧的人心,但仍然保持着本人的先天气质和本领,也其实就是说人心其实就是圣心和仙心,是宇宙的金刚心体。然而,堕入后天,人心杂染,泯灭了本性,于是,成佛的路就是去掉凡心的路,也即去掉魔性,自然金刚心体袒露,无染无著,顿现真如。唐僧前世为佛祖座前第2弟子,其实也就是说即坤卦的中爻,只由于糊涂不听说法,遂被贬向东土,进入乾中;而乾之中爻则落入坤,遂成为东离西坎。悟空是元心元神,所以心明眼亮;唐僧凡心阴神(灵魂),所以糊涂愚痴。阴神必须投胎夺命,所以唐僧被观音派南极仙翁送入殷温娇体内,而天蓬元帅却自夺猪舍而生,所以这两个却总是相互一气。元心元性自然而然,不入轮回,所以不用投胎夺舍,这便是孙悟空本领不变,沙沙弥自为妖怪。怪字一圣一心,圣人之心,就是沙僧,是人的元性。因此这二人也是一气相通。道家炼丹,讲究金木土,水火土三家相见;具体到五脏,就是肺肝脾为一家、心肾胃为一家。悟空为金,又为金公(火);八戒为木,又为木母(水)。这二人又称铅汞化合、水火相济,但却离不开土,故有个沙沙弥(土)来调和。沙是土,土能和睦万物,因此沙沙弥的效果,就是调和金公与木母之间的矛盾,使二者融而为一。那么,唐僧被称做“沙弥”,也该是土;唐僧谐糖,具有粘性,打比方说沙糖相合,就是两个土。而唐僧正生在“中土”,因此五行土居中,合和四象。唐僧与沙僧,二土成圭,是丹道家的至宝。唐僧与八戒为一派,沙僧与悟空一派,由于两个僧而使八戒与悟空相合一。八戒为识神,悟空为元神,使八戒不胡说,专听猴哥的过程,就是转识成智(元)的过程。也其实就是使后天之心转为先天之心,也就到了西天。于是,西方极乐世界即为你我众生的金刚之心。 唐僧生在中国,同我们大家一样,都是东方人。只要是人,就具有人的一切特性,他能成佛,我们大家也 皆能成佛。那么他如何成佛的呢?他成佛的路亦即我们的路。下面,择要谈谈人的成佛路。第十四回“心猿归正”中,引了一首张伯端的《即心即佛颂》:“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非色非空非不空,不来不向不回向。无异无同无有无,难舍难取能听望。内外灵光到处同,一佛国在一沙中。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法同。知之须会无心诀,不染不滞为净业。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释迦叶。”也是在说,心就是佛,孙悟空就是如来佛;孙悟空是心,如来佛也是心。没有心佛有无等分别念,就是法身佛,无色无相,无有取舍,这便是金刚心。金刚心产生金刚智,金刚智就是如来佛。也同观世音菩萨一样,如来佛也属于一种智慧的化身。如来佛代表的是灭寂智慧,金刚智慧,虚空智慧,孙悟空心智最猖狂的时刻,惟有用这种无为寂灭之智去降伏,而孙悟空唐僧最终都进入金刚心智之中了。观音菩萨代表的是妙察心智,因悟空一有难解之厄,便去求助于观音菩萨,其实也就是说是求助于自心的妙观察智。通过微妙观察,返照自心,照见了五蕴皆空,自不然就度经过一切苦厄。金刚心是真空,形象化就是西方;中有金刚智慧,即如来佛祖。唐僧修行,即用后天之心内观返照,一步步磨去凡心,而显露真性,寂灭成佛。所以唐僧修道,第1步就收伏心猿。心猿含义有二,一是指元心,二是指如猿猴。元心谓其原本是佛,猿心谓其好动被染,因此这一个心中有了两层:元心猿心,也同潜意识和意识一样。修心就是要把猿心变为元心,让金刚心显露。在修行人而言,收伏心猿,就是收伏本人的野性,而发下菩提正觉心,并用此心随时觉照,剪除邪念。由于心为身君,能够成此大事。悟空归正,赐名“行者”,即谓人的修行开始,而心的修行也开始了。这是第1步。 第2步,是“打杀六贼”。六个贼名为: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原来是佛家经常提到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外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相合,而产生喜、怒、爱、思、忧、欲六识。这六种意识用事,贪婪、执着、喜怒、烦恼,日益戕在本性,给心君造成极大危害,乃是修道之大敌,必须先加除去,才能专心致志。所以心猿归正后,果然容不得这般毛贼犯上作乱,一棒打杀。唐僧之所以不愉快,是由于被杀的六贼,正所谓人与外界接触的感官意识,等于断除了心念外驰的窗口。逼得唐僧不得不专心一志上西天,这便是“心猿牢拴”。观音菩萨变成老母送紧箍咒,也就是通过妙观察智而使心猿牢拴。“紧箍”照应“牢拴”。《西游记》中,如来佛给了观音三副箍子,分作“紧”、“金”、“禁”三箍。“紧”给了心猿,“禁”给了熊精,“金”给了红孩。猿心不敢放逸,因而是要拴紧;熊精代表元气,与悟空“金箍棒”同类,不敢漏泄,因此被观音戴上禁箍,做了守山(肉体)大神。由于元气一尽,人立即死亡,有它守形山则人不死;红孩又称赤子、婴儿,是人的元神,元神不能乱跑,所以观音给他戴上了“金箍“,让他做了善财童子。 第3步,是“意马收缰”。古代人们收心猿意马,是说心如猿好攀缘,意如马好奔驰,都是修道障碍。不过,诸佛菩萨修行成道,也多是将六根转为六智,将诸障碍变为利根,所以心猿意马均可成为修道的利器。并且,意识乃是心性的延伸,是心之子,所以“意马忆心猿“、“猿马合作心如意”的讲法。如今,既然心猿已经牢拴,意马自然需要收缰,紧接着才能一心一意上西天。而马上的鞍辔还是观音菩萨送的,也是通过妙观察智收服的。只要这意念之马乾乾不息,一路奔走,专心专意,不愁到不了西天。总之,世上无难事,之怕意专人了。心意合一,志向坚定,便是修道的本质保证。
三阳开泰怎么理解?
"三羊开泰"是中国羊年春节人们互致问候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怎样解释"三羊开泰"却少有人知。一位老板拜年时一口一个"三羊开泰,万事如意",但当问起"三羊开泰"的本意时,他竟然说:"是三只羊朝着太阳奔向泰山,这肯定是吉星高照了。"更有穿凿附会者说:"三是吉利数字,三只羊凑在一起,团结一心可开山辟路。"记者利用各种渠道查阅,方知"三羊开泰"之正解:"三羊开泰" 应为"三阳开泰",最早出自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易经》,大约意思是指"冬去春来之意"。《汉语成语词典》解释:"《易经》以十一个月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个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指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吉利的代表象征。后作新年开始的祝颂语。"更加通俗清楚明白的解释是,《易经》以正月为泰卦,古代人们认为是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农历十一月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在《易经》64个卦名当中,"泰卦"是好卦,所以有"否极泰来"的成语。"阳"和"羊"同音同调,羊在我国古代又被当成灵兽和吉祥物。从古时候器物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吉祥"的铭文都写成"吉羊"。在古汉语中,"羊""祥"通假。《说文解字》说:"羊,祥也。""三羊开泰"和"三阳开泰"都是吉祥之意,都是中华文化的内容,既然已经约定俗成,满大街都使用"三羊开泰",就不必斤斤计较"三羊"还是"三阳"。但身为中华子孙,万万不可对中华传统文化常用之词一知半解。
周易坤卦详细解读
易经坤卦解 厚德载物 柔顺包容 1。坤卦坤为地 《坤》(下坤上坤) 第2 牝马得利重攸行,厚德载物品含弘; 履霜坚冰驯起道,黄裳元吉文在中。 坤道柔软承天时,积善之家有余庆; 君子处世直方大,地道有光后代兴。 【原文】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译文】坤卦:吉星高照。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卦以大地为象,以顺为义,其元、亨之德者,乃特指地配合天,能开创化生万物,而使之亨通。而行天者莫如龙,行地者莫如马,而牝马能行地而健,又至为驯顺,故取为坤德之象。则坤卦利于固守如牝马顺而健之正道。 “元亨”。是指二爻和五爻,乾卦元亨二五爻独吉,坤卦也是这样。元亨并无阴阳之分,三国时易学大家虞翻曾有解释说:“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终于坤亥,出乾初子,故元亨”。 他是依照十二壁卦的变化卦象解释的。乾为马,坤为牝。“利牝马之贞”,其实就是利牝马之占。牝马柔顺的品德性格,就是讲阴必顺阳的道理。 刘沅曰:坤为地,与天合德而育万物者,故其元、亨与干同。干纯阳而有变化之象,故如龙。坤纯阴而孕干之德,含刚健于内,故为牝马。 项安世曰:牝取其顺,马取其行。顺者坤之元,行者坤之亨,利者宜此,贞者修此而已。 马振彪曰:龙神化而能举天,马任重而能行地。文王据龙之象以说干,据马之象以说坤,盖即河图之所见来讲之也。干阳主动,取龙以喻干道之变化无穷;坤阴主静,取牝马以喻坤道之柔顺极至。坤元以顺为贞,故云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具坤德之君子,不适于争先以领路人众人,若争先居首,则将迷入歧途,若能随于人后,则有主人之领路人,而得利益。其往西南方,则可得利于友朋之支助,以建立事业;若往东北方,则将丧失友朋之私利,惟利于成就天下之大公。故其安静承阳,谨守正道,可获吉祥。 “君子有攸往”。是指具有坤德品行的君子,才能有所作为。 “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在消息卦(既十二壁卦)的卦象上,在方位上东方相应的卦象是《大壮》卦,西方相应的卦象是《观》卦,南方相应的卦象是《ァ坟浴W晕鞣较蚰戏蕉霖裕阳爻日渐增长,称为“西南得朋”;自东方向北方读卦,阳爻日渐递减,称为“东北丧朋”。 阴以阳为类,阴爻遇见阳爻为通为得;阳爻遇见阳爻为阻为丧,增则得朋,减则丧朋。而坤道无成,故安静贞定则吉也。凡事有终必有始,丧朋之地始于巳时,对应在《乾》;终于亥时,对应在《坤》。坤行至亥,阳丧尽而为纯坤,彖辞为啥反曰“有庆”呢?这是由于周易的方位,《乾》原居《亥》位,纯坤与纯乾相遇,天地合德,万物由此出生繁衍,所以称为“有庆”。 卢氏(景裕)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后而不先。先,则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阴以阳为主,当后而顺之则利,故曰:后得主,利。 马振彪曰:元气生天生地,天无形而地有形,有形生于无形,天实居先,地承天之后,着形质而为后天,不得先乎天也。先所不当先,则迷而不利;后其所当后,则得主而利。老子云:不敢为天下先。又云:后其身而身存。殆明于先后之道,而得其所主者欤? 刘沅曰:坤位西南,而兑离巽三女同之,占者得朋而亨。若东北则干之位,而震坎艮三男皆非坤耦,占者则有丧朋之象。(方位依后天八卦来讲。) 马其昶曰:此言阴阳消长之几。盖坤元之亨,自西南阳气极盛之时,一阴初萌,渐长渐着,至东北阴气极盛而阳复生,由亨而利而贞,地功于是乎成,故曰:安。。。。。。>> 坤卦的卦文解释 【原文】坤①: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②。安贞吉。【译文】坤卦:吉星高照。占问雌马得到吉兆。君子前去旅行,先迷失路途,后来找到主人,吉利。西南行获得财物,东北行丧失财物。占问定居,得到吉兆。【注释】①坤,卦名。本卦是同卦相叠(坤下坤上)六画都是阴爻,用以象地。代表纯阴柔顺之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②朋,李镜池说:“朋,朋贝。货币起先用贝,贝十枚一串为朋。” 【原文】《彖》曰:至哉坤元①,万物资生,乃顺承天②。坤厚载物,德合无疆③。含弘光大④,品物咸亨⑤。牝马地类⑥,行地无疆。柔顺利贞⑦。君子攸行⑧,先迷失道,后顺得常⑨。西南得朋⑩,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译文】《彖辞》说:崇高呵,大地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基础。它顺承着天道的变化。大地厚实,承载万物,大地美德,广大无垠。它蕴藏深邃,地面辽阔,各种物类皆得其所。牝马阴性,与地同类,善于在无边无际的大地上奔跑,生性柔和、温顺、便捷、执着。君子外出,先迷失路途,后来顺利地找到归宿。西南行得到朋友,于是与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东北行丧失朋友,不过最后还是吉庆的。祥和贞吉,则无往而不吉利,正如大地随处伸展不穷一样。【注释】①至,朱熹说:“至,极也。”坤,大地。元,始,创始。②承, 《说文》“承,奉也。”乃顺承天,犹言大地顺承天道的变化而变化。③德, 《易经》常用以预示事物的形态性质的―个哲理性概念。合,借为迨。《方言》:“迨。及也。”④含,蕴藏。弘,深邃。光,借为广。⑤品,品类。品物,犹言各种物类。咸,皆。亨,通泰。这里是生长顺畅之义。⑥牝马,母马,阴性之物,与地同类。⑦柔,柔和。顺,温顺。利,便捷。贞,贞正,犹言执着。此四字讲牝马之性。所解“利贞”与经意有异。⑥攸,所。⑨常,常道,正路。⑩《彖辞》以“类”字释“朋”,取“同类为朋”之意,与经意不合。凡传意与经意不合之处,译文中显加区别,不另出注。 【原文】《象》曰:地势坤①,君子以厚德载物。【译文】《象辞》说:大地的形势平铺舒展,顺承天道。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地,以深邃的德行来承担重大的责任。【注释】①坤, 《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 (最下:阴爻)【原文】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①,阴始凝也,驯致其道②,至坚冰也。【译文】初六: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象辞》说:践踏着薄霜,可以推断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成了。这表明阴冷之气开始凝结聚集了,遵循自然规律的推进,坚厚的冰层快要冻结而成了。【注释】 ①沙少海先生说:“履霜坚冰,《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许芝引作‘初六,履霜。’朱熹、项安世、惠栋等皆从之。《象》传以‘阴始凝’释‘履霜’二字,非释‘坚冰’二字。若‘坚冰’则是阴已大凝,不得云‘阴始凝’。”履,践踏。②驯,《集解》引《九家易》曰:“驯,犹顺也。”致,推进。驯致其道,犹言遵循自然规律而发展推进。 (第2:阴爻)【原文】六二:直、方、大;不习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②。【译文】六二:平直、方正、辽阔是大地的特征。即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啥不利的。《象辞》说:六二的爻象是平直而且方正,即便前往陌生的地方,也没有啥不利的,由于地道是广大无边的。【注释】①习,熟习。 ②光,借为广。 (第3:阴爻)【原文】六三:含章①可贞③。或从王事③,无成有终④。《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⑤。【译文】六三:战胜殷商。称心的。有人服役于战争,没有取得战。。。。。。>> 坤卦的全文详细解读 《坤卦》由地下地上组成。卦辞的“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第1句是说《坤卦》亦有元始、广大、亨通的意思,因为《坤卦》为阴卦,故利于柔顺的雌马的贞正。第2句,多数都将句子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这事实上都是错误的。由于这一辞语都是在“君子”修饰之下进行的,有如我们前边数次提 到的“君子”一辞并不专指道德高尚的人,乃是“大人”“王”“侯”的同义语,所以,将此句标点为“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是不恰当的。假如标点成这样,“后得主”一辞必然变成良臣得贤主或后妃得明主一义。事实上,“先迷,后得”乃是指“君子”或“大人”在行事开始时,总是有些迷惘困惑;但因为“君子”“大人”们始终“终日乾乾”,自强不息,所以有“ 后得”之结局。因为如此,故此卦“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按 照《周易》中每每使用这一方位词,具体地说,当与姬周王朝处境有关,也即与姬周王朝开发经营西南汉水长江流域有关,与东北的黎国(今山西黎城 一带)为敌有关。最后一句“安贞吉”是说,若能安于正道,则为吉祥。初六“初六”爻的“履霜,坚冰至”,是说处于《坤卦》的初期,也就是一切 事物的开始时期有如在霜地和处严冬一样不容易。六二“六二”爻的“直方大,不习,无不利”,是说在办任何事时,只要坚 持正直,办事有规矩方圆,并怀有博大的德业,既就是不用练习什么其它,就此也足够顺利畅通无阻。这里的“直方大”一语,颇有些指“君子”“大 人”的气质来讲。也可以说乃是下一句的“含章”的同义语。六三“ 六三”爻辞的“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前半句有接 上一爻之寓意,是说,只要这几个“君子”“大人”们自己一身能有一定的文化知 识素质,能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形质可嘉,那么这样就可以在人们中树立一个良好形象,就能够帅众以从正。后半句是说,当此条件还不成熟之时,若要去从事王事帝业,那一定是无成的,但最终还会有一个良好结局的。此一爻有一个时空观念,也即实类同《乾卦》“九二”爻说的“见龙在田”和“九三” 爻说的“君子终日乾乾”以及处在此时期的《屯卦》所要说的“或从王事, 无成”的使用方法。 *** “ *** ”爻辞的“括囊,无咎无誉”,是说为争雄天下的“大人”“君子”们,自当有“囊括四海之志,吞并八荒之心”,这时已经羽毛已丰,谁也奈何不了,此时的举措既就是不能得到什么赞誉,但断然不会有啥祸患。此爻实类同《乾卦》“九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之寓意和使用方法。在理解此爻时,切记不能忘记此爻的时空概念,也即前边说的不可忘记“六三”爻的 时空概念一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乾卦》是用龙在不同时空的变态来比喻事物的变迁,而《坤》卦则将这几个变态换成了“君子”“大人”们“或从王事”“括囊”一类的直接举措变迁,这种更改倒让人们在疏忽了《坤》卦时空演变的同时,也更疏忽了这卦各爻辞的实质内容。六五“六五”爻辞的“黄裳,元吉”,是说此时已君临天下,到了一个极盛时期,此时自当吉星高照。此爻实类同《乾》卦“九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六“上六”爻辞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此爻是言二龙大战,这一爻可能直指姬周王朝与殷商王朝的殊死搏斗。但理解此爻时,也不可忘记《乾卦》“上九”爻的“亢龙有悔”,这里指事物进展到极限,将有灭亡的危险。这里有指殷商王朝的有悔。也有指姬周王朝的有悔。《小过》中说的“飞鸟以凶”“弗过防之,从或戕之”以及《既济》、《未济》卦中说的“小狐汔济”的“濡其首”指的就是这几个。“用六”爻的“利用贞”,此爻是一个半句话,此爻有接上一爻之寓意,也即当此“龙战于野”的非常时。。。。。。>> 《周易》坤卦卦辞解释 坤卦预示地、为阴,乾卦预示天、为阳。而乾是创造万物的,坤是顺从天的。因此坤卦为顺从、柔善之意。依照八卦方位,坤为西南方、为母、为阴、为女性。与之一样的卦象是兑(少女)、离(中女)、巽(长女)三卦,为三女所居,是坤的friend。往西南方,将会有同属阴的friend。而东是艮、震的攻位,北方是乾、坎的卦位,均属阳。非阴、非朋也,往东、北方,就会失去同属阴的friend。(然而,也有人认为是:阴以顺从阳为正道,舍弃“三女之朋,从于东北之男”,则为安贞之吉)。 安贞之吉:安祥执著,符合大地的德行。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个人看法)坤讲德,顺从天。我觉得这个顺从不是指卑微的跟从,从天,是指从善之意,此处的乾为天、为阳、为善,因此顺从。就如同大地上的五谷杂粮等,都要顺从天气变化而生长收藏。天若为善时从,天若变坏时藏。此乃从善从好,并不是从恶从坏。坤为地,大地承载万物,具有博大非常的德行。此处的万物包括大地上的所有,不论高山大海,不论险泽洪流。无论是阳光春雨还是雷鸣恶风;而大都人只能承受顺境,却不能承载恶劣。面对歌颂赞扬则得意,而对辱骂质问就失落。喜有福有寿,厌无钱无势,爱妖娆美丽,恨丑恶叛逆。近富贵权利,远穷酸僻壤。终是不成大器。此难为君子也。坤之德在于从、在于载;平和、柔顺、执著方能安祥贞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朋者,相知为君子,失朋者,难为于路人。坤:以身载物,以德感物;那不论西南、东北都可为朋。君子当以宽厚的胸怀承载天下之朋,应以至善之美感化万物之恶。方为大德、大善。 易经的乾卦和坤卦联系实际怎么理解呢?要有详细的例子,具体到一个人为例 10分 乾为天,坤为地;乾为阳,坤为阴;乾为男,坤为女;乾为首,坤为足
求教!!!求答案!!八卦解读!!
。。。。。。
《易经》第3十九卦 蹇卦启示:知难而止、守持正固
《易经》第3十九卦 蹇jian卦 水山蹇卦 坎上艮下 蹇卦卦辞: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卦辞释读解义:本卦辞之义是:利于向西南行动,有害于去东北。此时利于出现大人物,只要能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就一定可以获得吉祥。 蹇卦人生启示:知难而止、守持正固 蹇卦位于睽卦之后,《序卦》解释说:“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前面的睽卦预示家道衰落,老话说“家贫百事哀”,家道衰落会带来百事不顺,在睽卦的乖离之后,一定会出现艰难险阻,所以睽卦的后面是蹇卦。 蹇卦是异卦相叠,下卦为艮为山,上卦为坎为水。为高山上积水之表象,山高水深,象征艰难险阻,陷入困境,难以前进。面对这样的状况,君子应该不错地反省自己,提高本人的品德修养,通过自己的努力渡过困境。 从卦象上分析,蹇卦的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便是蹇卦的卦象。大山本已成型险阻,但山中又有水流重重,所以山重水复,险象环生,让人举步维艰。艮卦又有停止之义,所以此卦还有行人被前面险阻所困,进退两难之寓意。蹇卦启示知难而退、知难而止的人生哲理。处于蹇卦,适宜顺守而不必冒进。西南为坤位,为和顺大地;东北为艮位,为大山险阻,因此讲“利西南,不利东北。“ 蹇,就是艰难,由于险境就在前面。看到险境而能停止不前,是很明智的!蹇卦对于向西方有利,这样前往就能合宜适中;对于东北不利,往东北走必将路困途穷。利于出现大人,说明前往济蹇必能建成大功;居位适当,守持正固,可获吉祥,说明可以摆脱蹇难使国家走上正路。 占得此卦者,在事业方面可能显现了险阻。行动不可冒险,必以柔克刚,待机候时,量力而行。此时,应该反省自己,提高本人的品德修养,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渡过困境。要注意和提防结交贤人,相互帮助,坚守中正之道。会遇见贵人相助,会有好的结果。
易经三十九卦什么意思
你好。周易第3十九卦【水山蹇】,难也。但要守正以待,才能在艰难困苦中,结硕果。朱子曰:蹇,难也。足不能进,为卦,艮下坎上,见险而止。故为蹇。【水山蹇】,大象传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这便是水山蹇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