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理文化

道家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源头)

命理运势 命理文化 01-26

目录导读:

  •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
  • 道家五行理论
  •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 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 DvW鬼金羊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六)】——五行 一、五行概述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依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时候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论理。五行系指古代人们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录载入,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炽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仅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二、五行渊源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别规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边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展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使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时候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专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帝》篇中记录载入:“……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可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行学说的形成也许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录载入,东、西、南、北、中间位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源出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时候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录载入,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代表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不外乎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由于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由于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大体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致使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五行”象征着万事万物运动,象征着万物之宗。古代人们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其实就是证明。三、五行应用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看成是古时候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而言,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打比方说说,甲木受克,或许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由于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断然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无比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而言,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或许不知道,但通常断有或许是糖尿病,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致使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啥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自身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算命。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一样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汇总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壮大成为溶入五行生克学在内,作用与影响至如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炽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间位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关系。上述这几个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作用与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皆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每一年的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每一年的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天当中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四、五行内涵1、五行生克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依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相呼应之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由于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由于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由于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由于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由于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也就是说是相生。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土:中间位置,戊己,黄色,黄麟;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4、五行与八卦的相呼应之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5、五行记日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因为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代人们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依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历起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炽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得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时候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得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预示长夏湿土之气得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乃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6、五行地理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间位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7、五行季节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征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勇猛,所以夏属火。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征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古代人们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8、五行时间干支历是以60组均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专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24节气分解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体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来讲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9、五行节气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在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乃干支阳历之法。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在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毕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五、五行中医“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依据,那个时候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作用与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之关联联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宽广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及运动变化规律。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因为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道教炼气、炼丹,讲究的是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着重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之关联联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依据以定命相。家以五行八卦为依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根据而成书。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尚,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都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和提防及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按道理来讲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从古至今,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范畴,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富饶的经验和成果。丁俊贵 2023年4月29日DvW鬼金羊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说

    五行,是用五个文字符号代表物质能量的形态间相互之关联联系及运动变化规律,其中: 五行相克(克即胜过)是描述物质形态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金胜木(物质上比较容易理解,简单容易的助记就是哪个更坚硬,就胜过软一点的。),木胜土,土胜水(此处的土仅指泥土而非广义的大地),水胜火,火胜金(用道德经话来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五行相生(生即出现转化)是描述事物的变化规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科院曾邦哲从数学拓扑几何学或图论的角度认为五行的联接方式正好等价于金刚石晶体化学键连接模型(结构论),叫作超稳态结构模型。 正因如此,我们就能从阴阳五行中理解万事万物的规律,又正如道德经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五行相生(五材说) :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由于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由于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由于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由于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由于烈火可熔化金属。 辩证生克 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倾陷;木弱逢金,必为斫折。 强金得水,方挫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补充: 五行相克 ,指的是事物的相互克制、制约或抑制的关系,如 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 火克金 , 金克木 。五行在 中医理论 中是指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源头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五行中每一“ 行”皆有“克我”、“我克”的关系。 中医里有著名的判断叫“一 气分 阴阳,阴变阳和,化生五行。”简单容易的说万物first of all是一气的,一气再为阴阳,通 过阴 阳的运动变化,化生了五行,这也是我国道家学派的一种学说。 五行学说 和气 一元论 以及 阴阳学说 ,一起综合成中华医学的三大 基础理论 。就五行学说而言阐述了万物的多样性,弘扬了朴素的辨证思想。 五行对应五脏和五时,决定着病理特征和发病的时间,简单讲: 五行 木火土金水 五脏 肝心脾肺肾 五时 春夏 长夏 秋冬 五行代表了五脏的属性,同时五时揭示了五脏常发病的季节,长夏是指夏季和秋季之间的季节。五行相克作为五行学说中重要的部分,一直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救治了无数病痛。 简单容易的讲,五行相克的学说说明了疾病 传变 的规律,预测推算了疾病的预后, 五行相克蕴含2个方面: 1 相乘传变 简单容易的说就是相克属性的 脏腑 ,一个有病可以传到另一个去。 肝(旺)-----------脾 叫“肝旺乘脾”就是说 肝脏 的肝气旺盛必然乘到脾,由于肝是木,脾是土,木克土,所以中医中有著名理论或者叫判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看见 肝病 必然会传到脾土。 旺就是旺盛,虚就是不足。 肝-----------脾(虚) “ 脾虚 肝乘”同理解释。 2 相侮传变 简单容易的说就是一个脏腑有病,能够克它的脏腑不仅不能克它的病,还不错作用与影响到自己。 肺------------肝(旺) 金克木,肝是木,肺是金,肝旺,肺不仅不能阻止和克制,肺还受到牵制。所以“肝旺侮肺” 肺(虚)-----------肝 “肺虚肝侮”也是同理。 五行相克一个脏腑相乘必然侮,乘和侮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五行相克指导着疾病的判断,五行相克时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分清主次”打比方说上面讲的相侮原理中的“肝旺侮肺”就必须抑制肝的阳气过多,同时扶持肺的肺气。 “抑木扶土”“ 培土 治水”“佐金平木”“泄南(火)补北(水)”都是中医应用相克原理之病的治法。 以金为例,火克金,故火为“金”的“克我",即金(我)被火所克制;金克木,故就“金”来讲,木为“我克”,即金(我)可克制木。反映于人体,则五脏配属五行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各脏器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 前面虽分别介绍了 五行相生 、相克,事实上, 五行生克 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动中常是相生中有相克,相克中有相生,二者相反但又相成,人体通过这几个生、克调整,使每一脏的功能不亢不衰而达到阴阳平衡、协调统一的健康状态。 五行相克: 世间万物都存在着金、木、土、水、火五种属性,叫作五行。而五行之间又有相克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五行相生指的是事物的相互资生、促进或助长的关系,如 木生火 、 火生土 、土 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五行在中医理论中是指构成世间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用以说明世界万物的源头和世界是物质多样性的统一体。五行中每一“ 行”皆有“生我”、“我生”的关系。 生”就是相生,含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助长之义。“克 ”就是相克,含有相互克制、相互制约相互抑制之义。五行的生克,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不是孤立的、割裂的,而是联系的、整 体相 关的。在人体,主要用以反映正常的生理过程中各脏腑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五行相生,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其规律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隋萧吉《五行大义·论相生》解释:“木生火者,木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 长石 ,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燥流津,销金亦为水,所以山石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也。”直观解释为: 木材 燃烧生成火,火烧了 木头 成为灰土,土中有 金属矿物 ,销金能够为 铁水 , 铜水 ,水能灌溉树木。五行相生亦有取象比类的意思,泛指事物运动变化中的相互促进关系。 来源木生火, 是由于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由于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因此火生土。 土生金, 由于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由于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成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由于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中医学 具体联系到人身来说,中医很早就把“五脏” 类比 于“五行”,故木、火、土、金、水分别代表了五脏的肝、心、脾、肺、肾。如把前述的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脏相生,,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如把它联成一个“相生线”,五脏(五行)通过“相生”把人身联成一个整体,使脏腑都具有相关的资生、助长、促进或兴奋的关系。当然,这而不是说“肝生心”就是肝能“真正”将心“生”出来。满意请采纳DvW鬼金羊

    道家五行理论

    道教继承了道家的思想但除了这些以外还吸收了易学和阴阳五行的论理。我在此整理了道家五行理论,供大家参阅,愿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DvW鬼金羊

    DvW鬼金羊

    道家五行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相反成的矛盾两方面,分别可以归纳为阴和阳。打比方说: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水之南为阴;叶之正面为阳,叶之背面为阴;男为阳,女为阴;太阳为阳,而月亮又称作太阴。阴和阳是互相转化、生生不息的。太极图中,当阳最为繁盛的时候,阴已愉愉出现;当最阴的时刻,阳已愉愉出现。盛极而衰,否极泰来。DvW鬼金羊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打比方说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徽、宫、商、羽;五味:酸、苦、甜、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DvW鬼金羊

    五行和阴阳学说相结合,成为古代人们解释各种自然和人生现象的一种理论。DvW鬼金羊

    八卦学说为古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太极’是阴阳未分,天地浑沌时期。‘两仪’就是天和地,如‘八卦’土中的阴阳鱼,白色的为阳,黑色的为阴,古代人们将阴阳鱼比作太阳、月亮、地球,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地球为阴,阴阳相互环抱,预示阴阳交合,古代人们以四象来象征四方,象征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四象生八卦,事实上是阴阳相重,阴阳相合而成。八卦分为“天体运行八卦图”和“人体运行八卦图”。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结构和复杂功能的系统。‘人体八卦’其意就是反映人体的八卦体象和八卦在人体诊断中的应用,这里最为关键的是天人合一的人天观问题。人体不仅普遍存在着太极阴阳全息,而且普遍存在着‘八卦’全息。人体是一个把‘八卦’,各部又都充满着小‘八卦’全息,,不管眼、脐、耳、手、足、腹、舌、脉等都存在着‘八卦’全息,并且都可以‘八卦’定方位。通过‘八卦’展现了人体的相关性和整体性。人体又是一个大太极,而各部位又都存在着小太极,大脑及五脏都存在着太极两仪,人体是一个大阴阳合物体,而其它各部又都是小阴阳合抱体。“人体运行八卦图”反映了人与天地宇宙所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人离不开宇宙所付与的自然环境,而宇宙间的运动变化又折射在人体身上,宇宙与人体在各自运动过程中具有相互感应的效应,通过八卦反映了天人一理,医易相通的原理。全图工二十层内容,将天体运行的规律与人体七经八脉,经络穴位及饮食健康的运行变化联系起来,形成天人合一的体系。此图显示了十二经络的兴奋时间及自然物象,对指导养身,疾病治疗,康复锻炼,对时间医学,易医学,顶测医学的研究具有实用价值。DvW鬼金羊

    道家五行的养生之法

    中医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来治疗病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后人在前人的论理基础上不断学习、汇总,已有更加的多认识和创新,为人类的健康长寿带来佳音。中医五行理论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行之间的变化是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情与五脏的关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普通人听过阴虚火旺、脾胃虚寒等名词都是从中医五行理论演变而来的。DvW鬼金羊

    《黄帝内经》言,人的健康在于先天之水(肾),后天之土(脾、胃),脾胃之亏不能生金(肺),金(肺)不能生水 (肾)。水(肾)是人的动力,力量的根源。故脾胃之亏将元气大损,不能入睡。故改善睡眠应调理脾胃,土安则眠。DvW鬼金羊

    又《黄帝内经》 言,人的健康在于先天之水(肾),后天之土(脾胃),土(脾胃)安则生金(肺、大肠),金(肺、大肠)旺则生水(肾),水(肾)旺则克火(心、小肠);火(心、小肠)生土(脾胃)。水火平衡肠胃自然正常。一天中上早属水,木交接之时。DvW鬼金羊

    DvW鬼金羊

    五行学说基本概念[读书笔记]

    (1)五行的来历: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的运行变化)。中国古代思想家用这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源头。中医用五行来说明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我国传统命理学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数。天道的规律,地道的运转,人与人的万事万物多是由五行的原理而定的。如唐星相家、袁守城,他能推算出天气某时有云,某时开雷,某时下雨,雨数几点几分。道家内家功,练气,以五行的原理来养生。天地人三才,做事的原则都是以五行相生相克等,作于规律。所以古曰,五行通天地,八卦定乾坤。 五行之前,先生什么,诸书都没有说清,只有连山易中有大致说到。再早只有水,水中有昆虫,经过太阳之火的铸练,时间长了,就变成土地。打比方说,鸡蛋内是水,经过母鸡的孵化,有了温度,就成为了小鸡,小鸡就是动物土也。土能生万物,就生出草木植物,有了草木植物死后就有矿物质,打比方说煤矿就是木质变的,故曰地生金。地中时间过久了就会变生金属矿物质,金属矿物质存有许多的热量,时间久会变成火。打比方说火山爆发就是明显的例子,只能有了五种元素,他的循环变化无穷无尽也。有了五种植物后,就变成动物。动物是昆虫开始,后变有足动物,再变飞禽,五行大约就是如此的衍变而来的,有的高山还有发现水中动物,珠穆玛拉峰发现乌龟壳。有的山上石头,多是水中的沙石结成,尽之还有蚌壳等等。 由此可见先生有水,水生土,土生木,木生金,金生火。多是有克而生衍的,也就是有了矛盾和压力,才有了新的发明。 (2)、万物起源: 五行大义曰: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品禀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本乎阴阳,散乎精像,周竟天地,布极幽明,子午卯酉为经纬,八风六律为纲纪。故天有五度以垂象,地有五材以资用。人有五常以表德。实资五气,均和四序,孕育百品,陶铸万物。意思是说,五行就是源于大自然中的五种气体,以阴阳为根本。以阴阳之气变化出一年四季之气。依靠天上所显示出的五种季节天象,春天木、夏天火、秋天金、冬天水,每季后一个月属土,五种气的滋生万物。在地上形成八风六律的纲纪。八风者,坎为大刚风、乾为折风,艮为凶风、震为婴儿风、巽为弱风、离为大弱风、坤为谋风,从而就成为了造化的源泉。地上得此五气者,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也。五行就是五种材料与之相对应,万物依靠它孕育,产生和变化,各种生灵与其在感通,人体得了五气就是五藏之气也,而起还有五种性格仁、义、礼、智、信在社会上称之五德,guanyuan也根据五行的性质分为五种事,就是社会也,都与五行有着亲密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五行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其实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含义。 五行学最早在道家学说中出现。它强调整体概念,刻画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假如说阴阳是一种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谓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是中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水、火、土、气四元素学说类似,不过伴随着近代学的发展,这两种学说的物质构成理论都被否定。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看法的“五材说”。《国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左传》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说: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味咸,炎上味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录载入,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克相生的思想,且己把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展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使用于医学上,这对研究和整理古时候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专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所说的可知,西周末年的“五材说”还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看法,而《尚书·洪范》中的“五行说”,已经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五行说至此已经臻于完善。 、五行与中医 中医理论把人体分成阴阳两大类之气,十二经胫胳的气血循行,以五脏六府的五行之气。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之关联联系。五脏生理活动特点,如脾为生化之源,土可生化万物,故脾属“土”。肾属(水)肺属(金),肝属(木),心属(火)。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对脏腑的关系。五脏的病变以及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可以 使用五行生克的关系来说明。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疾病也可以作用与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作用与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 (4)、史籍见载的五行说 (《尚书·洪范》五行说,六经论五行,始见于《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的认识,为现存最早的有关五行学说文献记录载入。认为“水代表具有润下功能的事物;火,代表具有炎上功能的事物;木,代表具有曲直(蔬泄)功能的事物;金,代表具有从革(肃杀)功能的事物;土,代表具有稼穑(滋生)功能的事物。反之,具有润下功能的都可叫作“水”。具有炎上功能的都可称为“火”,具有曲直功能的可称为“木”,具有从革功能仍可称为“金”,具有稼穑功能的都可称为“土”。以之作为分类归纳非常繁杂客观事物的标准。 (《吕氏春秋》五行说:战国时代《吕氏春秋十二纪》是以五行表述世界体系的学说。《易经》一书专道阴阳,不谈“五行”,后世用“五行”,“纳甲”等解释《易经》者,大抵以《吕氏春秋》为思想基础开始的。 (京房氏五行说:西汉京房以五行解释《易经》的学说。《系辞》,《说卦》虽讲天地之数,以五为贵,但真正以五行解易者始于京氏。《京氏易传》“生克吉凶的意思,始于五行,终于八卦。”其说有三,1。是五星配卦。五星者,镇星属土,金星为太白,太阴为水星,岁星为木星,萤惑为火星。六十四按八宫卦次序,各配以土、金、水、木、火五星,循环往复。2。五行爻位。以五行配八宫卦和卦中各爻。认为:“八卦分阴阳,六位配五行。”其法以爻配地支,再配五行,以此解说《易经》。3。卦爻五行生克以八宫卦为母,用其爻位为子,按五行关系,确定母子之间的相生或相克。 ④郑氏五行说:又称“五行生成说”。东汉郑玄以五行解释《易经》筮法及象数的学说。本于刘歆《三统历》五行数说,京房五行爻位说《礼记·月令》五行四季说,《太玄》五行配时说等,认为水、火、土、金、木五行之数分别是一、二、三、四、五和六、七、八、九、十,前者为生数,后者为成数,并以此解释《周易·系辞》天地之数,大衍之数及《易经》义理也。 五行生成说是五行相生和卦气相结合的产物。其将大衍之数视为五行之气生化万物的金科玉律,将筮法中的阴阳奇偶之数推衍为五行之气的生数和成数,以天之五数与地之五数,“二五阴阳之合”说明万物的形成。认为天地之数与大衍之数相一致,后者源于前者。以五行相生为核心,通过易学形式,构造一个具有数的规定性的时空模式。 (5)、五行特性及生克关系 金、木、水、火、土五行各自具有独一无二的性质,相互之间或促进,助长和滋生,或仰制和制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行相生和相克”。在它们的生克制化中自然与人类世界维持着平衡不断发展。 五行特性: (1)金的特性:金主义。金曰“从革”,从者,顺从,服从也,革者,变革,改革,故金具有能柔能刚延度,变革,杀的特性。金其性刚,其性烈。 (2)木的特性,木主仁。木曰“曲直”,曲者,屈也;直者,伸也。故木有能屈能伸之性,木纳水土之气,可生长发育,故木又具有生发向上修长的柔和,仁慈之性。木直性和也。 (3)水的特性:水主智。水曰“润下”,润者,湿润也;下者,向下也,故水具有滋润向下,钻研掩的特性。水:其性聪,其情善。 (4)火的特性:火主礼。火曰:“炎上”,炎者,热也;上者,向上也,故火有发热温暖、向上之性,火具有驱寒保湿之功,锻炼金属之能。火:其性急,其情恭。 (5)土的特性:土主信。土曰“稼穑”,播种为稼,收获为穑,土具有载物,生化藏纳之能,故土载四方,为万物之母,具贡献厚重之性。土:其性重,其情厚。 五行相生相克关系: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由于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也。 土生金:由于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由于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为源头。 水生木:由于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以众胜寡:故水胜火,因火遇水便熄灭。 以精胜坚:故火胜金,由于烈火能溶解金属。 以刚胜柔:故金胜木,由于金属铸造的割切工具克锯树木。 以专胜散:故木胜土,由于木根的力量强大,能突破土的障碍, 以实胜虚。故土胜水,由于土能防水。 古代人们认为宇宙间这五种最基本的物质原理构成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一样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的相生与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为用。 ⑤五行次序与归类,旺相、休囚、死、天干地支之属性等等……DvW鬼金羊

    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是什么?

    阴阳五行指的是:天地阴阳互补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间位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DvW鬼金羊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六)】——五行 一、五行概述五行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我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时候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依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时候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论理。五行系指古代人们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录载入,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炽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仅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二、五行渊源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别规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边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展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使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时候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专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五帝》篇中记录载入:“……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可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五行学说的形成也许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许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录载入,东、西、南、北、中间位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源出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时候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录载入,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代表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不外乎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由于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由于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大体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致使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五行”象征着万事万物运动,象征着万物之宗。古代人们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其实就是证明。三、五行应用五行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看成是古时候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五行在人体而言,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打比方说说,甲木受克,或许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由于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断然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无比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而言,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或许不知道,但通常断有或许是糖尿病,一般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致使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啥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自身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算命。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一样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我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依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汇总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壮大成为溶入五行生克学在内,作用与影响至如今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炽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间位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式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关系及变化关系。上述这几个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作用与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皆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早在3000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每一年的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每一年的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天当中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四、五行内涵1、五行生克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依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相呼应之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由于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由于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由于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由于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由于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也就是说是相生。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土:中间位置,戊己,黄色,黄麟;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4、五行与八卦的相呼应之关系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火---离: 离为火;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水---坎: 坎为水;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5、五行记日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因为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代人们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依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历起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炽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得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时候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得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预示长夏湿土之气得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乃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6、五行地理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间位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7、五行季节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征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勇猛,所以夏属火。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征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古代人们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8、五行时间干支历是以60组均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专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24节气分解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体现出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来讲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9、五行节气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在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乃干支阳历之法。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在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毕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五、五行中医“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依据,那个时候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作用与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之关联联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宽广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及运动变化规律。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因为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道教炼气、炼丹,讲究的是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着重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之关联联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依据以定命相。家以五行八卦为依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根据而成书。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尚,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都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和提防及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按道理来讲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从古至今,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范畴,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富饶的经验和成果。丁俊贵 2023年4月29日DvW鬼金羊

    DvW鬼金羊

    DvW鬼金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