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人体健康之三的关系是五行易经阴阳(谈谈健康与易经的关系)
目录导读:
易经与养生
提起《易经》,很多人一致认为它是一本占筮之书,跟养生学没有啥关系。实际上,《易经》与养生学有着深邃的渊源。《黄帝内经》被看作是中国人养生治病的经典之作,其实也就是说,它不过呢是《易经》的一条分支。包括其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易经》发展而来。古代人们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只有把《易经》的精髓运用到养生和诊疗的实践中去,才能达到尽享天年、悬壶济世的意图。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与“鱼与水的关系”相同,人的生老病死好比大自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易经》倡导“天人合一”的养生观。只有人体的机能与大自然的变化保持一致,我们的生命才能年复一年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五脏应四时,各有收受”,“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气血运行都与季节的变化密切相关。于是,古往今来,中医养生学家们都将“气候?物候?病候”作为养生的重要课题来研究。 气候发生变化时,人体会随之产生一些特殊反应:春夏季节,天气变暖,在人们体内蛰伏一冬的阳气开始向体外生发,从而推动血液通畅速度加快,大量的汗液从体表排出,这是机体用排汗的方式来散热,以调节体内阳气的过分亢盛;相反,在秋冬季节,气温低,人体为了自保阳气,会表现为尿多、尿频而皮肤汗少。 中医还这样想,昼夜晨昏也会作用与影响人类的活法,所以人们的活法作息要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要不然人体会产生诸多疾病。于是,养生贵在天人合一,应特别注意和提防以下几点: 第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人和自然界是一个整体,所以人要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对应。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及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依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只有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于四时气候的变迁,才能让人体强健、祛病、增寿,乐活于天地之间。 第2,顺应人体生物钟原则。人体的血液中含有60多种化学元素,它们和地壳中的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完全一致。这也就能够解释为啥人体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我们若想养生,必须做到“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唯有凡事都顺应生物钟,做到适应日节律、月节律、年节律的大环境,使日常生理活动、行动坐卧和这些节律合拍、和谐,才能拥有健康。 第3,溶入生活养生原则。社会在进步的并 且,也给人类带过来了一些对身体健康不利的因素。如城市代步工具汽车的大量涌现能给人带来的噪声、尾气污染,住房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加上过度紧张的快节奏生活,都会给人们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烦躁、失眠等症状。于是,把养生贯穿于平时生活中,做到饮食养生,远离山珍海味,做到主食与副食平衡,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平衡,杂与精平衡,寒与热平衡,干与稀平衡,摄入与排出平衡,情绪与食欲平衡等。
易经八卦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乾 肺 兑 大肠 ,乾兑属金,互为表里,分阴阳离 心、小肠(心包、三焦),属火,分别是阴火阳火,互为表里震 胆巽 肝,震巽为木,分阴阳,肝胆互为表里坎 肾、膀胱,属水,阴水阳水,互为表里艮 胃坤 脾,艮坤为土,脾胃分阴阳,互为表里脏为阴,腑为阳大约如此!!!周易“近取诸身”,以八卦与人的形体相通应。人体是个大八卦结构,如《说卦传》所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良为手,兑为口”。张介宾在《医易义》中说:“以形体言之,则乾为首,阳尊居上也;坤为腹,阴广容物也坎为耳,阳聪于内也;离为目,阴明在外也;兑为口,折开于上也;巽为股,两垂而下也;为手,阳居于前也;震为足,刚动于下也。”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广告福特锐界PLUS气魄而来《周易》八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的胎源。老子云道生一,毕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是指太极其混沌元气,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阴阳环抱而生两仪,即“毕生二”两仪生四象,四象再演变成八卦,八卦分别象征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这八种物质被古代人们看成是自然界万物衍化滋生的经济基础。其中以乾、坤天地两卦为万物之母,万物生于天地字宙之间,如《周易·序卦传》曰:“有天地紧接着有万物”。《周易·乾·文言传》:“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因 此,八卦并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寓有辩证雏形的结构。《周易》是以八种自然物构成宇宙和运动变化的看法,来展示其世界观和人生哲理等要义的。象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物(现象),其中水、火为万物之源、阴阳之基,风、雷为之鼓动,山、泽于是成形。有了山、泽,生命便开始孕育,于杂花生树之中人类也得以繁衍。正如《周易·乾·文言传》云:“乾,元者即言乾卦纯阳,至健至刚。《周易·象上传》:“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亦为元者,即言坤卦纯阴,至柔至顺。正如《周易·坤·彖上传》:“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乾元在《周易》中尤被注重和重视,乾元被看成是自然界万物赖以资始的动力乾元一动、则天地日月皆动,并且是运转不息的水恒运动。这种运动贯穿于事物的自始至终,作用与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变化。《周易》也注重和重视坤元的效果。宇宙万物遵循“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规律;万物资生除阳刚之用外还务必要有阴柔之体,即天地必须阴阳气交,方能生化万物。没有天地阴阳二元气的交和,就没有世间万物。周易除注重和重视乾坤二卦对宇宙的化生之外,还强调水火在化生万物中的效果。认为水为至阴,有水才有生命。离为火卦,火生土,土为万物之母,所以有水火才生万物。《周易》还这样想震、巽雷、风在宇宙大自然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鼓动作用,而、兑、山,泽则在自然界万物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周易》通过八卦论述了大自然的形成及演变,指出了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在宇宙中的重要意义,突出了自然界是物质的、运动的看法。如《周易·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姐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双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始万物者莫盛乎良,”从上可以看出,《周易》八卦原理,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气一元论的发端,八种自然物可以看作统一的物质性的元气的八种形态,因而可以称作八卦气。中医将这一理论使用于医学,提出八卦气与人体脏气相通应的看法。乾为天卦,为君,象征人体生命活动务必要有总的主宰,在人体与脑通应,“脑为元神之府”坤为地卦,坤以藏之,象征人体生命活动离不开必要的贮备,在人体与脾胃、大小肠相通应,“脾胃、大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坎卦为水,雨以润之,象征人体需要阴的滋濡,在人体与肾相通应,“肾者水脏”,“肾藏精”之故。艮卦为出,长以止之,象征生命活动需要有相对的静止,从而维持相对的平衡,与人体之脾相通应,“脾者,土也,治中间位置”。兑卦为说;说,即悦,比喻脏气中不可缺少的平稳安定、调节作用,在人体与肺相通应。肺为相辅之官,主调节作用。巽卦为风,风以散之,为生命活动中不可少的疏泄作用,在人体与肝相通应,因肝主疏泄之故。震为雷,雷以动之,象征人体生命活动须有重要的鼓动激化作用,故与人体之胆、肝相通应。离为火卦,“日以短乏”,象征人体生命气化的原动力,故与人体之心、命门相通应,“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综合上述表明,八卦气规律适合使用于宇宙万物,包括人体生命活动在内。
易经后天八卦与四季春夏秋冬、人体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的关系(续)
上面的三阴三阳、五脏六腑是人出生后的后天身体情况。 夏秋之交,坤卦,纯阴,副脾(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地为母为腹为脾,出生后退位西南,为副脾(罾)) 秋冬之交,乾卦,纯阳,副脑(玄罾)(人出生前胎儿期为父为首为脑,出生后退位西北,为副脑(玄罾)) 人出生前胚胎期只有肠膋(肠的脂肪)(爸妈的精血生成的胚胎原始物质),胎儿期由肠膋生出脑、心、小肠,出生后五脏六腑相继形成,爸妈退位,肠膋退位变成罾(副脾)和玄罾(副脑),在暗中继续帮助五脏六腑。
阴阳五行与健康有啥关系
阴阳五行怎么会和人体的健康会有联系的,这个可能是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真的有啥关系呢?我为各位收集整理了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供大家学习借鉴,希望能够帮到你!阴阳五行与人体健康关系 《达摩宝传》中记述:“夫性命者,阴阳也,在天为日月,在地为水火,在虚空为风云,在方为南北,在时为子午,在卦为坎离,在人身为性命。天无日月,不能悬星挂斗;地无水火,不能养活生灵;虚空无风云,人民不得清泰;方无南北,四方怎能安宁;卦无坎离,水火怎得升降;时无子午,昼夜怎得分明;人无性命,周身无有主持;离了阴阳,万物从何而生。” 阴阳也涵盖表里,表属阳,里属阴;譬如屋外为阳,屋内为阴;水果的果皮为阳,果肉为阴;以植物来讲,枝叶为阳,根部为阴,树皮为阳,树干为阴;以人身来讲,背部为阳,前部为阴,右侧为阳,左侧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心包、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六腑为阳,肝、心、脾、肺、肾等五脏为阴,故曰:“小肠与心脏相表里,胆与肝相表里,胃与脾相表里,大肠与肺相表里,膀胱与肾相表里。”因为表里关系密切,所以五脏有了病变将累及六腑,六腑失调也将引起五脏有了病变。 基于阴阳相互之关联联系而构成整个宇宙及万物,故《易经》中记述:“孤阳不成一事,孤阴不成一物。”宇宙间除阴阳外尚具有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以方位来讲东属木,南属火,中间位置属土,西属金,北属水。譬如四季分明,有美丽宝岛之称,由于是一个完整的岛屿,犹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东属木,故东树木较多。南属火,故南较热。中间位置属土,故南投地区高山峻岭,土较多。西属金,故西经济较发达。北属水,故北 雨水 多。人体五脏亦属五行,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在五行中的相互之关联联系亦十分密切,除相生、相克之外,尚有相侮、相乘的效果。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亦即自然金科玉律。当木材燃烧后就成灰,灰亦即土。土壤中蕴藏了富饶的金属矿物,金属制成掘井的工具可掘出水来,而水可用以灌溉草木,此现象谓之相生。五行之间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譬如树木的成长其树干或根部将渐渐把土撇开,土却可抵挡大水,水可灭火,火可熔化金属,金属利器可砍断木头,这现象谓之相克。经常提到的相克其实就是制衡的效果,譬如木克土,即指木对土有制衡的效果,可是木过于强盛,而使土太过于被抑制时,将造成土的不足,这谓之木乘土,亦即经常提到的相乘。木本来将接受金的制衡,但因为木太过于强盛或金本身十分虚弱,这时金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将受到木的反侮,这称为金虚木侮,亦即经常提到的相侮。 阴阳学说与人体 1。阴阳与人体解剖部位的关系: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2。阴阳与人体生理的关系:人体的健康与否,决定于阴阳的是否调和。如《内经》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摄取饮食后,经过脾、胃的腐熟运化,将营养物质运送至浑身各处,使肉体增长强壮、使生命活动力旺盛。食物消化后有形的废料,由前后二阴排出。人体之阴阳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形下,人体就健康。 3。阴阳与人体气血关系:人体之中气为阳、血为阴。此处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流行于浑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有,推动人体的各式生理活动。此处的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及保健养生学说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气和血不可分离。 4。阴阳与人体病理的关系: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后,就会展现出各式不适和病症,而古代人们对症状的分类,也是用阴阳来代表和说明的。阳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发热、口渴、脉数(快)等,这类症状,古代人们又称为热(即阳)证。阴证,一般表现的症状是:不发热,口不渴、手足冷、脉迟(慢)等,这类症状,古代人们又称为寒(即阴)证。这便是《内经》所说的:“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另外,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失调,其一方低于正常水平,而另一方保持正常水平,或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低于正常水平,故出现虚证。阴不足,阳正常则阴虚生内热;阳不足,阴正常则阳虚生外寒;阴阳双方都不同程度的不足,则虚寒、虚热并见或阴阳两虚。这便是“内经”所说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阴阳两虚”证。 5。阴阳在保健养生上的应用:阴阳是保健养生的总纲。身体各式不适固然许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如从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从性质来看:非热(阳)即寒证(阴);从发展走势来看: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也就是说,阴阳可以概括各式不适的属性。保健养生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此亦为保健养生的基本出发点。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得到纠正,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日常,俺们是可以用医疗器械及保健用品的阴阳之正,来纠正人体阴阳之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滋阴潜阳,滋阴助阳,使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阴阳平衡的失调会作用与影响脏腑功能紊乱,假如有一个脏器受损,其他别的脏器都会受到作用与影响,从而致使人体平衡的失调。所以在保健养生时,务 必要注意和提防身体的整体调整和养育护理;还须留意尽早清理体内不利因素,调节平衡、补充营养,达到正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正气是指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和抗病能力,而邪气是指各式致病因素。当病邪作用于人体,正气奋力抗邪,引起邪正相争,破坏了人体的阴阳平衡或使脏腑功能失常,气血运行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及病理变化;若正气强盛,邪气消退,则各式不适及病证很快趋于好转、痊愈。若正气虚弱,邪气强盛,则疾病日趋严重,甚至恶化、衰亡。
为啥曾仕强说“易经里说七天洗一次澡对人健康”
他的解释是易经里说逢七必变,七天洗一次澡对人是最健康的。
曾仕强,中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1人,被叫作“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交通大学教授,兴国管理学院校长。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研究生、师范大学教导学学士。
著有《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妙秘诀》《中国式管理》《家庭教导》《孙子兵法与人力自动化》等,而最让大家熟悉的是他在《百家讲坛》中的演讲。 2010年11月15日,“2010第5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曾仕强以78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五名。
易经介绍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辩证思想,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推算,而《易经》便是汇总这几个预测推算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其内容涉及哲学、、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范畴,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为啥《易经》深奥但不神秘?
不知春去几多时。 这是南宋诗人叶采的一首绝句,可见《易经》念起来多么引人入胜。《易经》总共有六十四卦,全书数千字而已。不过就是这几千字,让古今往来多少文人志士、帝王将相为它痴迷,山野樵夫,江湖郎中也把玩不已,更甚者会有人说:“不知易,不可以当宰相。”《易经怎样的一本书?有这样大的魅力,领悟学堂涉及这一方面的内容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