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天干地支有什么含义天干五行地支(十天干各预示什么意思)
目录导读:
十二天干,十二地支,分别为什么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在咱们国家古时候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之为“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十二天干和十二地支是什么?
或许应该是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十二支曰: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干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干支与星象
依据现代天文学知识,可以知道周天二十八星宿是由恒星组成的,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久内都保持不变,对地的作用与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
而地球及其他太阳系的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那么是相比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特定星宿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作用与影响,所以古代人们通过夜观天象来预测推算吉凶。
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所以古时候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
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因 此,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星宿,其意义也是源出此。
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之五行性质特色中,显示出甲乙携带着风气,丙丁携带着火气,戊己携带着湿气,庚辛携带着燥气,壬癸携带着寒气,它表明了天上的五行之气在按部就班地遵照五行相生的流程运行变化。
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流程运行,表明出地上五行之气有着另外的一种既遵循五行相生规律。天干表明是说天上的五气规律,地支表明是说地上的五气规律。
十二干支有什么含义 十二天干属性
古代人们在命理学上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好像都清楚明白有些运势与运气的东西其实也就是说和天地间的很多都是有关系的,甚至和万物相互连通。那么十二干支有什么含义,十二天干属性是什么?下面让本期天干地支为你解析。 十二干支有什么含义 在咱们国家古时候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叫作“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之为“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天干地支简单介绍 天干地支组成形成了古时候历法纪年。在民间风俗学上认为天干对应一些征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又形成了一套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咱们国家民间主要用于纪日、卜卦和配合记事,后来更用于风水、术数等范畴,而干支用以纪年月日时的历法叫做干支历。 十二天干属性 甲是拆之义,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之义,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之义,指万物炳然着见。 丁是强之义,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之义,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之义,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之义,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之义,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义,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之义,指万物可揆度。 子是孳之义,指万物孳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系之义,既萌而系长。 寅是移引之义,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卯是冒之义,指万物冒地而出。 辰是震之义,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之义,指万物至此已毕尽而起。 午是仵之义,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昧之义,指阴气已长万物稍衰体暖昧。 申是身之义,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义,指万物老极而成熟。 戌是灭之义,指万物凋落而衰灭。 亥是核之义,指万物收藏皆坚核。
天干地支有什么含义
天干地支也称为干支,源自于对天象的观测。其中有十个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则蕴含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天干地支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记录时间,亦即常说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互相配对,共有六十个组合,周而复始,可以详细具体地预示并记录时间,具有较高的精确准确性,且直到现在日仍在使用。此外,天干地支也预示顺序、分类或等级,还常被使用于算数、算命和风水预测推算中。
天干地支是指几号到几号?
是指阴历每旬的1日、2日,即阴历每月的1日2日、11日12日、21日22日
依据天干地支之说法:“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每一个月又分三个部分,1-10日、11-20日、21-30日,十天一循环,十日为一旬。
从1-10日,11-20日,21-30日分别是:甲日,乙日,丙日,丁日,戊日,己日,庚日,辛日,壬日,癸日。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之发明作用与影响深远,到现在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
更多阅读
干支历与通常来讲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一个月的时间长度是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关。所以干支历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它能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每一年,干支历皆能和公历的日期基本对应——由于二者都属于阳历,这是阴历所做未到的。打比方说:每一年公历2月4号或5号都是立春,亦即寅月的开始;每一年4月4号或5号都是清明,亦即辰月的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何谓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注:十二地支对应12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代人们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以纪月、纪年、纪时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窥探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60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依据《五行大义》中记录载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所以有枝干名也。”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二十四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录载入,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农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代人们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时候的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几个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因此这些数字被赋于之义就愈来愈多了。 古代人们(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代人们所以就获得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如今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或许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