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命理文化

五行学说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五行中缺少金适合什么工作)

命理运势 命理文化 02-21

目录导读:

  • 五行学说在阐述病机中有哪些应用?
  • 五行养生的五行与疾病
  • 中医五行的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 五行学说在阐释病机中的应用
  • 五行易患疾病
  • 《阴阳五行论疾病》
  • Bsu鬼金羊

    五行学说在阐述病机中有哪些应用?

    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医学、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 中医基础医学着重是阐述中医的基础理论,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发病学说、病机学说等等。 中医预防医学着重是阐述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包括①未病先防:注重和重视用各式方法进行保健养生,以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最主要的。②既病防变:提倡早期诊断,防其恶变。③利用一切措施与手段,如食物、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熏、蒸、浴等,对人的身体及环境进行保护,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感染和传播。 中医临床医学其实就是研究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按摩、熏、蒸、浴等方法对生病人群进行诊断与治疗的科学Bsu鬼金羊

    五行养生的五行与疾病

    (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中医学运用了五行类比联系的方式方法,依据脏腑组织的性能和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系统,从而形成了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配合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主持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爪、面、唇、毛、发)等的脏腑组织结构系统,为脏象学说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医学依据天人对应的看法,运用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方法,将大自然的有关事物或现象也进行了归属,并与人体脏腑组织结构的五行属性联系起来。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大自然的五方、五季、五味等相联系,如此便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收受通应关系。例如春应于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阳气生发,万物滋生,人体之肝气与之相应,故肝气旺于春。(二)说明五脏病理变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脏腑病变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和传递,谓之传变,即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亦可以传于本脏。从五行规律来说,则病理上的传变主要展现于五行相生的母子关系及五行相克的乘侮关系。(l)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情况: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系病变从母脏传来,并根据相生方向传于属子的脏器。临床多先见母脏病候,继则又见子脏病候。如水不涵木证,即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阴,阴不制阳,以致肝阳虚亢,临床可见腰膝酸软,耳鸣遗精,眩晕,健忘,失眠,急躁易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颧红盗汗等症。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系病变从子脏传来侵及属母的脏器,临床多见先有子脏病候,继则又见母脏病候。如心肝火旺证,即心火亢盛而致肝火上炎,可见心烦失眠,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又兼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2)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传变和相侮传变两种情况:相乘传变,即相克太过而致疾病传变。如木亢乘土,即肝脾不和证或肝胃不和证,临床多见肝气横逆,侵及脾胃,致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多先见肝病证候,继则又见脾气虚弱或胃失和降证候。如肝气横逆,可见烦躁易怒,胸闷胁痛,眩晕头痛等证。横逆犯胃则继见恶心,嗳气,吞酸,呕吐等症。横逆犯脾则继见纳呆,厌食,脘腹胀满,大便溏泄或不调等脾虚失运病证。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候。因为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应当指出,所谓五行母子或乘侮关系之传变,在临床上而不是必定要发生的,此种传变发生与否,还与脏气虚实、病邪门质,以及护理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或条件有关,一般而言,脏气虚则传,脏气不虚则不传或难以传变,对此应灵活看待,不能机械理解。(三)说明脏腑生理功能与某些相互联系中医学依据五行之特性,用来说明五脏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而畅达,肝属木,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并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温热而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能,心火易于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之特性,脾属土,故脾有消化水谷,运输精微,营养四肢百骸的功能,又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有清宣肃降之功能;水性润下,有下行、闭藏之性,肾属水,故肾主水液代谢之蒸化排泄,并有藏精功能。中医学认为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着的。五脏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中心。五脏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整体的生理活动。五脏配属五行,不但阐明了五脏的某些功能特点,而且认为五脏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联系,并由此说明五脏之每一脏都与其它四脏发生着关系,从而概括出五脏的整体联系。试从相克和相生两方面来进行叙述如下:脏腑之间的相互资生联系,如肾能藏精,肝能藏血,肾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肾水滋养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脉,肝之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功能正常,则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即肝木上济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脉,又主神志,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主统血,心之阳热可以温运脾阳,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荣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温运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转输精微,益气以充肺,从而维持肺主气之功能,并使之宣肃正常,此乃脾气生养肺气,即土生金;肺主气,职司清肃,肾主藏精纳气,肺气肃降则有助于肾精之闭藏和气之摄纳,肺气肃降,水道通调,又能促进肾主水功能的发挥,此即肺金滋养肾水,即金生水。可以看出,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其实就是运用五行相生的论理来阐明的。脏腑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肺气肃降,气机调畅,可以抑制肝气之上逆和肝阳之上亢,此即金克木;肝气的条达,可以疏泄脾湿之壅滞,此即木克土;脾气运化,可以调节肾主水功能,以防止水湿之泛滥,此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的亢炎,此即水克火;心之阳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此即火克金。亦可看出,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的相互制约,亦是运用五行相克理论来阐明的。也就是说,五脏之间的生克关系,说明每一个脏在功能上均有他脏资助,因而本脏不能够虚损;又能制约其它脏,因而使它脏不致过亢;若本脏之气过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之;而本脏之气虚损,则又有他脏之气以滋养之。可见,通过这种生克关系,即把脏腑紧密地联结成一个整体,从而维持了人体内环境的协调统一。此外,关于人体与外界环境,如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的关系,中医学亦是用五行之规律来加以说明的,在此不一一列举说明。(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部脏腑有病可以反映于机体的体表,从色泽、声音、形态、口味、脉象、舌苔等多方面体现出来。因为对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等都以五行进行分类归属,作了一定的联系,形成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因此为疾病的诊断奠定了理论基础。于是,在临床诊断上,我们即可以综合四诊材料,依据五行所属及其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病况。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两胁胀痛,脉弦,即可诊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舌尖红或糜烂,脉洪或数,则可诊为心火亢盛;而脾虚病人,面色见青,口泛酸水,则可诊为肝木乘土,即肝脾不和之证。一般而讲,中医诊病很注重和重视色诊和脉诊的结合应用,且可以在客观上大体体现出疾病的状况。不过,欲从色脉来推测断定病况的发展走势,则着重是运用五行的生克关系。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指出:色脉相合,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即色脉相符,为病况发展正常;脉克色为逆;脉生色为顺。如肝病,色青而见弦脉,是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而反见浮脉(肺脉),则属相克之脉,即脉克色(金克木)为逆;若得沉脉(肾脉),即脉生色(水生木),则为顺。此种判断预后的生克关系,在临床上固然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套用。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方面,则主要在于控制疾病的传变和确定治则治法两方面。(一)控制疾病传变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机体脏腑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而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也必然反映于内脏生克制化关系的失常。于是,疾病的传变,则常是一脏受病而波及他脏,或他脏受病而传及本脏。于是,在临床上除对所病本脏进行适当处理外,特别应考虑到与其有关脏腑之间的传变关系,并应依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其太过或不及,以控制或防止其疾病的传变,使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活动。如肝脏有病,则应经常注意和提防强健脾胃,以防其传变。脾胃不虚,则疾病不易传变,且易于痊愈。故《难经》说: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实脾气。(二)确定治则与治法确定治则与治法着重是依据相生、相克规律来核实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①依据相生规律来核实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补母:主要适合使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进展到一定程度,可作用与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的寓意。泻子:主要适合使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的寓意。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来增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临床上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②依据相克规律来核实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因为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着重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况之发展。抑强:主要适合使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叫作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因为脾胃壅滞,作用与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也就是说,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扶弱:主要适合使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作用与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也就是说,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临床上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脾虚肝郁病证。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作用与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依据不同病况,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其实就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中医五行的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

    确定治则与治法着重是依据相生、相克规律来核实确定某些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①依据相生规律来核实确定治则治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基本原则是补母或泻子,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补母:主要适合使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如肺气虚弱进展到一定程度,可作用与影响及脾之健运,而致脾虚。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土能生金,故可用补脾益肺方法进行治疗,此即虚则补其母的寓意。泻子:主要适合使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出现肝实证时,可采用清心泻火法进行治疗。肝木为母,心火为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此即实则泻其子的寓意。此外,运用相生规律来进行治疗,除母病及子及子病犯母外,尚有单纯的子病虚证,亦可运用母子相生关系,兼顾补母来增强其相生之力,从而有助于子脏虚证之恢复。临床上根据五行相生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指通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从而涵敛肝阳的治疗方法,又称滋肝养肾法、滋补肝肾法、乙癸同源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肾阴亏损而致肝阴不足,甚则肝阳偏亢之病证。金水相生法是滋补肺肾阴虚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补肺滋肾法、滋养肺肾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或肾阴不足,精气不能上荣于肺,以致肺肾阴虚病证。培土生金法:是指补脾益气而达到补益肺气的治疗方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脾虚胃弱不能滋养肺脏而致肺脾两虚之病证。②依据相克规律来核实确定治疗原则:多用于临床上因为相克关系紊乱而出现的乘侮病证,主要有相克太过、相克不及和相侮(反克)之不同。其治疗原则着重是抑强或扶弱,并侧重于制其强盛,以使弱者易于恢复。此外在必要时,亦可在其强盛之一方尚未发生相乘病变时,利用相克规律,预先加强其被克者力量,从而防止病况之发展。抑强:主要适合使用于相乘或相侮病证。如肝气横逆犯胃或乘脾,出现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之病证,叫作木亢乘土。治则应以疏肝、平肝之法为主。若因为脾胃壅滞,作用与影响及肝,而致肝气失于条达疏泄,形成土郁病证,是为相侮(反克)病证,其治疗则应以运脾和胃为主。也就是说,抑制其强,则被克者之机能自然易于恢复协调。扶弱:主要适合使用于相克之力不及,或因虚而被乘袭所产生的病证。如肝虚气郁,作用与影响脾胃之健运,则称木不疏土,治宜补肝和肝为主,兼顾健脾之法。若因土虚木乘所致的肝脾不调或肝胃失和病证,则应以健脾和胃和疏肝理气为法。也就是说,扶其弱则有助于相互制约协调关系的恢复。临床上根据五行相克规律所确定的治疗方法,常用者有如下几种:扶土抑木法:是以健脾疏肝药物治疗脾虚肝气亢逆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疏肝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脾虚肝郁病证。培土制水法:是指用温运脾阳或健脾益气药物,以治疗水湿停聚病证的一种方法,又称健脾利水法。主要运用于脾虚不运,或脾阳虚损,水湿泛滥而致的水肿等病证。佐金平木法:指通过清肃肺气,以抑制肝火亢盛病证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清肺泻肝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肝火亢逆,灼伤肺金,作用与影响肺气清肃而致的木火刑金病证。泻南补北法:指通过泻心火,补肾水以交通心肾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泻火补肾法、滋阴降火法。主要适合使用于肾阴不足,心阳偏亢,水火失济,心肾不交病证。此外,在针灸疗法中,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四肢末端的穴位亦分属于五行,即井、荥、输、经、合五种穴位,分属于木火土金水,临床上即可依据不同病况,运用五行生克规律进行选穴针刺治疗。同样,五行生克关系,对于精神疗法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临床上即可以运用情志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而达到治疗目的。如《素问》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等,其实就是运用五行相克关系来调整情志,从而达到治疗精神性病症的目的。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五行学说在阐释病机中的应用

    中医学五行学说将大自然的各式事物与人体脏腑组织、生理病理现象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之中,用以阐释人体脏腑组织在生理病理方面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与外环境之间的联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还可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Bsu鬼金羊

    五行易患疾病

    1。火太弱或死绝:易患心脏病,败血病,关节炎, 脚气,眼疾等疾病, 年纪轻或正值壮年,主肠胃不好。 2。木太弱或死绝:多有头晕, 目眩,气血不调, 两鬓消疏而发稀,神经痛的现象,假如严重的话,多有肝胆疾病, 腿足损伤等。 3。金太弱或死绝:应多注意和提防气虚,咳嗽, 皮肤干燥,骨节疼痛,大肠泄痢便血,并常有呼吸不畅,常受感冒之患,假如严重的话,有得肺病的可能。 4。土太弱或死绝:时有面黄, 减食,肢体怠惰,喜卧嗜睡,多思足虑,不喜动作的现象,并常有浮肿,脚气,口臭,齿痛的毛病, 假如严重一点的话, 有患消化系统,皮肤病的可能。 5。水太弱或死绝:易患肾脏炎,脑溢血,近视,泌尿系统之疾病。 6。木火相生而太旺:易患火气上升,目赤,偏头痛,耳鸣,眩晕,注意和提防散漫,心脏有压抑的感觉,呼吸急迫等症状,此外有便秘,下肢麻木,风湿等。 7。火土相生而太旺:常觉症状有胃部胀满, 食量虽不异常但稍进食即感饱满或重压,咯气,恶心等。 8。金水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和提防气滞,哮喘,咳嗽,鼻塞, 微觉烦躁不安,常常自觉胸下有创伤,并有呼吸急迫,口渴的现象。 9。水木相生而太旺:应多注意和提防胃虚,恶心,口臭,咯气,并有食欲减退,身体衰弱, 脉沉弱,腹部软弱无力,颜面缺乏血色等疾病。 10。土金相生而太旺:气常多虚,常有腹满,便秘,口渴等症状。二、八字五行看病灾口诀诀窍!失衡之处即为病,病在年柱为头疼。 病在月柱病在胸,病在日柱腹部疼。 病在时柱为下肢,五行所示各自明。 木主头发和肝胆,肢体也属木五行。 火主眼目和血液,还主系统为神经。 土为皮面和腰肌,脾胃脏器也应承。 金为牙齿和喉咙,还主骨骼与肺胸。 水主膀胱和肾脏,生殖泌尿等系统。 命局过旺必有病,过弱也主病来生。 虚浮无根又受克,过弱五行就是病。 无克无泄旺五行,岁运旺之憋成病。 受旺五行所克者,必然也是病五行。 木多金缺金有病,土多金埋金不行。 火多木焚木遭殃,五行生克仔细评。 还可表面看病根,被冲五行可查病。 被合被化也看病,寒暖燥湿病查清。 土旺无泄脾胃涨,戌辰相冲胃受伤。 水多土荡胃出血,土弱火旺胃溃疡。 火旺土旺金水弱,中老年后血要稠。 四柱无水火土厚,血管受阻壁增厚。 地支水旺干克火,心脏不好心中忧。 土多金埋火又旺,辛弱定把肺炎生。 金旺金弱妻管严,水多湿重肺气肿。 酉被冲克有肺病,金被火克咳潄重。 日主衰弱食伤重,头昏脑胀神经痛。 甲乙无根肩周炎,甲木火多精神病。 金木相战神经损,夏木没有火关节痛。 金火相战早土盛,金脆水枯糖尿病。 火旺土焦庚出干,三火病已成。 柱中水多子卯刑,乙不透干必肝病。 卯木被酉冲克重,无救定有肝胆病。 丙火若是遭水克,眼睛昏暗必患病。 丙辛相合防近视,羊刃重重防耳聋。 辛加卯上易唇缺,卯辰相加必有刑。 刃逢戌未犯支刑,四肢有病是一定。 三丁两丙克到金,口舌生疮闹心疼。Bsu鬼金羊

    《阴阳五行论疾病》

    黄帝是高明的问者,岐伯是高明的答者。 问的高明,是由于透过现象问的是疾病的根本:帝曰:“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虚实呿吟,敢问其方?”黄帝问的是,黄帝道:人之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及天地二气的相合,从经纬上而言,可以分为九野;从气候上而言,可以分为四时。月行有小大,日行有短长,这几个都是阴阳消长变化的展现。天地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更是不可胜数,打比方说依据患者微细呵欠及呻吟,就可以判断出疾病的虚实变化来。请问运用哪种方式,能够提纲挈领来加以认识和处理呢?岐伯答得也一样高明:“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就是说,可依据五行变化的道理来分析:木遇见金,就能折伐;火受到水,就能熄灭;土被木殖,就能疏松;金遇见火,就能熔化;水遇见土,就能遏止。这种变化,万物都是相同的,不胜枚举。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Bsu鬼金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