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古代叫什么名字五行崂山取名(崂山以前叫鳌山)
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位于***的东海之滨。但你了解吗,在古时候,青岛有一个与此刻截然不同之名字吗?那么这样就是崂山。
崂山,顾名思义,就是位于青岛市区西北部的一个山。它不但是青岛的地理标志,也是青岛人心目中的圣地。
古代,青岛并不叫青岛,而是以崂山为名。由于崂山是青岛的最高峰,而且这座山的形状宛如一条巨龙,从远处看去,犹如龙盘于海滨,看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崂山最早的名称是“劳山”,意为兴起于劳动中的山。之后的日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这座山始终笼罩在翠绿的云雾之中,如同一片翡翠,所以将其改名为“青山”。因而,青岛得名。
不过,对于当地人来说,崂山仍然是最古老、最神圣之名字。在古时候,崂山是一个重要的道教圣地,有许多道士和信徒聚集在这儿修炼和祭祀。这座山并且也是文人雅士追求高山幽静之境,喝酒作诗的胜地。
直到今天,崂山仍然招引着无数游客前来登山,感受自然界的魅力。你可以登上山顶,俯瞰整个青岛的美景,海风拂面,感受到大海的气息。在山下,你还不错参观崂山道教文化,了解古老的道教文化和历史。
现在的青岛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人才济济。不过,崂山作为一座由来已久的圣地,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魅力,招引着人们追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不管是青岛还是崂山,它们都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感受和珍爱。
来源头条作者:半岛网
半岛记者张文艳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古时候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劳山”最早出自《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不过对“劳山”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一说该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二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秦始皇到崂山时,劳民伤财,因此称为“劳山”。
崂山亦称过不其山,与不其城有关,出自《汉书·武帝纪》。依据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家王献唐在该山北部原始社会遗址的考古发掘,证实远古时期该山北部生活着“不族”和“其族”两个部落,地以族为名,山也以族为名,称不其山。《三国志·崔琰传》沿用“不其山”。
关于鳌山之名字来历,在崂山信息网上看见这样一个传说:
很久以前,茫茫东海滩是一眼望未到边的草原,坐落着48个村疃。此处的居民有的打鱼,有的种粮,有的放牧,生活无忧无虑。谁知此一年,东海里冒出个有十万年道行的大鳌鱼,仗着身大力强,经常祸害老百姓。
王家疃里有对兄妹,哥哥名叫大智,二十岁出头,妹妹叫大勇,刚满18岁。为了解百姓之忧,他俩决定远寻制服大鳌鱼之术。
等跨过33道河,越过33道岭,翻过33座山,一位纺棉花的老母亲告知他们:“十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白纱绳,能拉动大鳌鱼。”
又跨过66道河,越过66道岭,翻过66座山,一个光膀子的铁匠告知他们:“十万人凑铁,能打把四个尖、万斤重的钓鱼钩,能钓住那大鳌鱼。”
等跨过99条河,越过99道岭,翻过99座山,街头一位穿针引线掌靴子的老皮匠告知他们:“用万人凑的牛皮缝件大牛衣,里头充上万斤草,做头大假牛当作鱼食,能让那大鳌鱼上钩。”
兄妹俩继续赶路。这天,兄妹俩碰见一个白须、白发、白眉毛,身穿白衣衫的老人。老人道:“治死鳌鱼,一要有万人纺的万斤线拧成的白纱绳;二要有万人凑的万斤铁打的四尖大鱼钩;三要有万人献的万块牛皮缝的牛衣做成大草牛;四要有顶天立地、力能拔山的人。”兄妹俩一齐跪向老人求告:“老爷爷啊,请您清楚明白告知俺,如何才能找到这种人?”老人道:“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诚。你俩真有诚心替民除害,就背上我老汉走上千里路。”兄妹俩兴高地爬起来说:“只要能治死大鳌鱼,别说千里,万里,又算得什么?”说完,大智便背起老人,一开始觉得足有千斤重,后来每走一步,身子就长高一尺;每走十步,力就增千钧,走了500里,已经长得顶天立地,力拔山兮了。大勇背老人走剩下的500里,她也越走越高,越走劲头越大。
当离家只有50里时,背上老人道:“孩子啊,你俩替民除害的心是诚的,心诚则灵,赶快回家去治那大鳌鱼吧!”只听背后“咕咚”一声巨响,回头一看,只见一座又高又宽的白石头大山横倒在西海里,只因这岛是白衣老人化成的,人们便叫它“人岛”,后来石头被水浸成灰黑色,改叫“阴岛”。
兄妹俩朝着石岛拜了三拜,才转身回家。消息传开,48疃的人同心协力,材料很快备齐,兄妹俩用5天5夜,拧了条万斤重20里长的粗纱绳,又用5天5夜,打造了万斤重4个尖、一个长鼻子的大鱼钩,再用5天5夜,把鱼钩包进草里,扎成万斤大草牛,外边缝上牛皮,连夜把假牛扛到东海沿上,最后把白纱绳,一头拴在从草牛嘴里伸出的钩鼻子上,一头俩人紧紧拽着,单等那大鳌鱼咬钩。
这天是8。15。日出时分,大鳌鱼钻出海面,望到海边小山般大的黄牛时,馋得直淌涎水。张开黑洞洞的大嘴,一口便把那大草牛吞进肚里。躲在远处的大智、大勇见它上钩,便将绳子搭上肩没命地往上拖。乡亲们也赶来相助,大家齐心协力把大鳌鱼拉上了海滩,等把白纱绳牢牢拴在那石头岛的石橛子上后,兄妹俩生怕鳌鱼逃走,便不顾操劳日夜守护。之后的日子,大鳌鱼的遗骨化成南北长30里、东西宽30里的一个山,人们称为“鳌山”,因山势陡险,攀登费力,人们称之“劳山”。据传,大智和大勇化成山顶上的两座高峰,分别称作“巨峰顶”和“美人峰”。